小费和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息息相关,但并非所有的外国人都有给小费的习惯。
⒈.首先,外国人也讲人情世故
无论外国人,还是中国人,他们都是人,都有人的基本共性,这是避免不了的,也不是外国人就不讲人情世故。比如,我对你好,外国人也会对你友好;在过生日,圣诞节等重大节日上送给他们礼物,他们也会感动,轮到你他们可能也会送你礼物,这叫礼尚往来。只是在遇到重大原则问题时,他们有时可能会不像我们中国人所做的那样会“通融”,会“绕道”,会“讲情面”等,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不讲人情世故。
⒉.小费是谁发明的?小费的由来似乎还带着明显的“圈层差别”
英国人在17世纪发明了这一习俗——最初是贵族给所谓的“下等阶层”送小礼物的一种做法。这么看来,小费还真成了圈层差别的代表了。别小看小费这件事,在其发明地英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,对待小费的问题英国人是认真的。因为如何给小费,给多少等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英国两大政党,甚至目前正在审议通过一项法律:禁止酒吧和餐馆向员工收取小费,这是客人给的,和你东家无关。
⒊.小费可不能乱给,弄不好会冒犯人家
给小费还成了雷区了?这不是危言耸听,如何给小费,给多少,这都是“有讲究的”。刚开始就给,人家还没有服务完呢;给小费太多;给小费太少等,这都是一种冒犯。中国的土豪们可得注意喽,不能因为你去人家的地盘上消费,就可就造,不管不顾的。
⒋.美国人刚开始对待小费的态度——他们认为是反民主,现在却大行其道
19世纪,当富有的美国人开始到欧洲旅游时,小费才传入了美国。这一习俗最初是不受欢迎的,批评者认为这是反民主的,并指责给消费者创造了一个“乞求恩惠”的工人阶级。处在21世纪的美国,你会发现美国人仍然在争论小费的利弊。但是,小费现在已经完全深入人心:有经济学家预测,每一年仅餐饮业就有420亿美元(320亿英镑)的服务人员得到了小费,在美国,小费是工资的重要补充,所以请入乡随俗吧,在美国的餐馆等服务行业消费时,请给小费吧。
⒌.小费终究是有钱人的习惯,你不给人家也不能逼你
1955年,法国通过了一项法律,要求餐馆在账单中增加服务费——这种做法后来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变得普遍——以此来提高服务员的工资,减少他们对小费的依赖。
所以,明目张胆地把小费都给结了,再给小费的果然少了?果真….
近年来的调查显示,法国的年轻一代往往不给小费:15%的法国顾客表示他们“永远不会给小费”,这个数字是前一年的两倍。再加上疫情的影响,答主认为拒给小费在法国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了——我连赚钱都困难,哪有功夫和你显示绅士风度呢?
⒍.来看看我们的邻国印度,给小费的情况
我们也别和新加坡,日本等亚洲国家比,就看看印度。印度许多餐馆会在账单上收取服务费,所以不给小费被认为是可以的。否则,按规矩你应该付15%-20%的小费,这种不明令收服务费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,在餐馆里,经常会看到反对给小费的牌子,所以,还是按照餐馆的习惯来——你在账单里加收服务费了,我可以拒绝再给小费。近年来的一项调查显示,印度人是亚洲给小费最多的人之一,仅次于孟加拉国和泰国。
看来,亚洲给小费的趋势来势凶猛啊。中国是否会看齐呢?
综上,外国人给小费的习惯因人而异,因圈层而异,通行的做法:如果账单中加收了服务费,我可以不给小费;如果没有加收,我们还是付一些小费,这也显得我们讲人情世故不是。
>>> 欢迎加入【渡鸦科技社-全网最大万人引流截流技术社群】一个只学习引流搞钱的实战圈子!
提示:如发现链接失效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补档。
宗旨:让大家以最低的价格学习网赚网创界 所有高价收费项目资源 加入会员最划算。